主力思維全解析:投資不是比誰會賺,而是比誰能撐住

《主力的思維》一書由日本傳奇投資人 CIS 所寫,他的經驗讓我們明白:市場是場心理戰,真正的勝負,不在於誰懂得多,而在於誰能抗得住壓力、做出正確反應。這篇文章將帶你理解本書精髓,但也提醒大家:再好的方法,若不適合你自己,也只是別人的武器!


市場是一場博弈,不是每個人都該全力參與

CIS 對投資的理解,與一般「存股領息」、「長期持有」的觀念截然不同。他不信預測、不信長期基本面分析,而是強調「順勢操作」、「即知即行」,並以市場的波動為利潤來源。然而,這樣的策略並不適合所有人。但對於上班族,或是無法長時間盯盤的投資者來說,盲目模仿這樣的操作,往往只會更快出局。畢竟,大多數人沒有那樣的時間、技術、資金與風險承受力。因此,選擇「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」,遠比模仿來得重要。


認清人性,市場中的第一課

CIS 認為,大部分人在股市中虧損,並不是技術不好,而是輸給了自己的本能。他在書中指出幾個關鍵的錯誤思維:

逆勢操作:很多人愛「撿便宜」,但下跌中的股票並不代表便宜,可能只是還沒跌完。

不願停損:為了面子,死不認輸,最後反而輸得更慘。

怕錯過獲利:上漲10%就急著賣掉,錯失後續大漲的空間。

這些錯誤,都是源自於人性的貪婪與恐懼。CIS 的成功關鍵在於他能「反人性」操作——在市場恐慌時敢進場、在過熱時敢獲利了結。但這樣的心理強度,不是每個人都具備。


資金效率與風險管理:效率遠勝安全感

CIS 極度重視資金的使用效率。他反對將大筆資金投入不動產或保險,因為這些資產流動性差、報酬率低。他的原則很簡單:資金應集中在最能創造報酬的地方。然而,這種「重壓單一機會」的操作邏輯,若用在一般投資人身上,風險極高。CIS 的操作成功是靠多年經驗與判斷力支撐,普通人貿然模仿,可能承受不起一次的錯誤。對大多數人而言,風險分散與穩定獲利,更符合現實需求。



投資不是學會了什麼,而是看懂了自己。正如《主力的思維》揭示了職業操盤手如何思考市場,但並不表示每個人都應該效仿。投資的核心,在於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力、可投入時間、資金規模與心理素質。《主力的思維》邏輯值得借鏡,但最終要面對的仍是自己的選擇與結果。畢竟,「真正的贏家,不是會賺錢的人,而是能活下來的人。」

ハンセンの部屋

中英日トライリンガルを目指すハンセンが、語学学習のリアルな体験と役立つヒントを気軽に発信中!英語・日本語・中国語を楽しく学びたい方必見。ネットニュース、ビジネス、ライフスタイルなど幅広いジャンルの知識をわかりやすく発信中!